孙子兵法曰:“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为兵家所看重、必须重兵把守不能轻易言弃的战略要地。
这些兵家必争之地,不一定是最为繁华富庶、人口稠密的地方,而对一个政权的兴衰沉浮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要冲之处。
简言之,对一个国家来说获得了一块兵家之地,从小的方面来看可以稳稳地称霸割据一方,往大方面说甚至可以一统全国、问鼎中原。
在中国历史上,恰好就有7所最具代表性的大城市是让兵家垂涎三尺的必争之地。

徐州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随手翻开中国史书,在这里上演的战役数不胜数,其中大型战役多达200多起。
从楚汉相争之时的彭城之战到东汉某年曹操与刘备、袁术、吕布在这里展开的血腥争夺战,从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混战到现代决定中国命运的淮海战役,徐州屡屡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以至于史家赞徐州为“得中原者得天下、得徐州者得中原”。

南北无论谁占据徐州,都可以凭其便利的交通、坚固的城池为后勤基地进一步顺利北伐或者南征。
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征伐刘宋
之时一度从黄河流域到达长江边上的瓜州,可就是因为之前没有打下徐州而担心腹背受敌,于是不敢继续深入率军北还,放弃了统一中国的机会。
与徐州类似,襄阳城也位于南北对峙的前线。
在金庸小说中,郭靖与黄蓉两人在此与蒙古军队死磕数十年,最终城破之日两人双双殉国悲惨牺牲。

蒙古人前后整整围困6年、花费无数钱粮,最后动用当时最先进的大炮技术方才攻克此地,随后蒙古人才顺利地顺流而下、势如破竹一般灭掉南宋。
三国时期关羽北伐中原、水淹七军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襄阳、樊城。它既是被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看做是从荆州方向北伐中原的前进基地,还是曹魏方面许昌、洛阳防御的边防重地。
曹魏名将满宠在关羽北伐时曾说,魏国一旦失去了襄阳,那么整个黄河以南的土地都不将为曹所有。
自襄阳沿汉水而上到尽头,就是另一个让南北双方打破头的要地——汉中。

同样在三国时期的215年,刘备和孙权正在围绕着荆州要展开一场会战,可偏巧这时曹操率军南下击败了汉中的张鲁。
这一下子让刘备大惊失色,当即和孙权讲和,荆州一人一半,重新夺回汉中。
关防重地——凉州、锦州、大同
凉州,亦即今天甘肃的武威市,在多数人印象中它和大城市这三个字绝缘,可如果将目光回溯到古代,尤其宋朝之前,那么这块
地方完全称得上一座兼具国家外贸中心和军事基地的战略级城市。

纵观两汉,中原王朝要想进取西域都必须以凉州为前进基地,数次进军西域无不是从凉州出发。
尤能难能可贵的是,凉州盛产战马牲畜,本土人士又多善于张弓搭箭,强兵悍将源源不断地供应中原王朝。如史书所言:“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
另一方面从经济上看,凉州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是中西方交流的交通枢纽,自欧洲、西亚、印度来中国的商旅都必须从此道路过,由此滋生出了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繁荣盛况。
隋朝的凉州“商旅相望,不绝于道”,到了唐朝则出现了“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这样描述凉州繁荣的诗句。

与凉州相隔数千里的极东之地,锦州与凉州一东一西成为古代中国两颗边塞上的明珠。
锦州,扼“辽西走廊”东端,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是中原王朝进军东北或东北少数民族政权南下的必经之地。
锦州历史上发生了两次决定中国命运的战役。
其一是明末在此爆发的松锦之战,此役一下葬送了明朝洪承畴带领的13万精锐,直接注定了清兴明亡再也无法逆转。
其二是大名鼎鼎的解放战争。锦州战役的获胜让人民解放军实现了对关外国民党军的关门打狗,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大同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居边疆之要害。
这座城市位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融合点,是中原王朝和塞外游牧民族互通有无、沟通文明的桥头堡。
因其地理位置险要,在南北朝时期曾经做过北魏王朝的首都,在北魏几代君主辛苦经营之下,大同一跃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城市,人口规模一度突破到100万人。
帝都燕京
上述所说的这几个地方虽然易守难攻、形势险胜,但或者受限于地理遥远、或者受限于物产不足,使之在作为中国首都上有着种种的缺陷。

这座城市不但如大同、锦州一样是中原汉族文明和草原游牧渔猎文明的交汇枢纽,还具备水运便利、能够通过大运河和海运从江南转运粮食的优势,足够供给一套强有力的中央机构。
进可攻,退可守,北京由此在宋朝以后成为中国历代政权定都的首选之地。
#历史开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中国历代战争中,有7个重要的大城市,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