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本报记者刘伟
8月23日,齐鲁石化公司颁发了公司首个“精神文明建设嘉奖令”,表彰该公司检验计量中心员工丛强利用所学心肺复苏急救技能救助溺水儿童的行为,并号召全体员工向丛强学习。
时间回到今年8月1日。
这天下午,齐鲁石化公司检验计量中心计量测试所工会主席马利的手机上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马主席,我刚才在即墨海洋温泉水上乐园给一个溺水的小女孩做了心肺复苏,现在救护车已将孩子送往医院,乐园的领导还要了我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发信息的正是丛强,当时他正在青岛休年假。
马利回复:“你太棒了!公司为你感到骄傲!”
据丛强回忆,那天他正和女儿在水上乐园游玩,突然一名男子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跑过来,边跑边喊救命。顿时,周围有很多人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丛强想到了自己在单位学过心肺复苏急救技能,便赶紧让男子将孩子放在开阔地面上,为孩子进行心肺复苏急救,过了三分钟左右,孩子终于恢复了自主呼吸。
“当时孩子已经翻白眼了,也没有自主呼吸和意识,嘴唇和脸都是黑紫的,我判断是心肺骤停,我知道做心肺复苏的‘黄金4分钟’是决定生死的关键,也容不得多想什么,救人最重要!”事后,丛强回忆起事情经过。
孩子恢复呼吸后,救护车也到了,孩子父母将她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在救护车上,孩子的父亲想起还没有“救命恩人”的联系电话,急忙联系了水上乐园的工作人员,想方设法要到了丛强的联系方式。
孩子情况暂时稳定了,然而,丛强揪着的心始终没有放下。施救的方法对不对?孩子到医院怎么样了?他一直在心里牵挂着。
当天晚上7点多,孩子父亲联系到了丛强。“大哥您好,我是您救的孩子的爸爸,今天非常非常感谢您!”这是孩子父亲的第一句话。“孩子没事就好,别的都不重要,孩子出院的时候别忘了给我报个平安。”丛强回答道。
8月2日晚上,孩子的父亲发信息说,孩子做了胸部CT和颅脑核磁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只是肺部有些感染,发低烧,医生建议留院消炎和观察。
8月3日晚上,孩子治愈出院。第二天一早,孩子父亲把情况告诉了丛强。
“看到孩子出院的消息,我这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这几天一直失眠,挂念着孩子。”丛强长舒了一口气。
“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往往不在远方。”“今天真是个开心的日子。”8月4日早上,收到被救孩子出院消息后,丛强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事后,孩子的家人一再表示,要带孩子登门感谢,都被丛强婉拒了。他说,不想给他们增加负担,自己也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也是受益于公司组织的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他希望更多人掌握这项技能,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齐鲁石化颁发首个“精神文明建设嘉奖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