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王都安通讯员蔡韵)“我去了亲戚家,包保我家的干部打不通电话,非常着急,就担心我被埋在滑坡下面。”6月23日,贵州地质防治工作人员在织金县熊家场镇屯口村走访时一位村民如是说,离她家有几百米距离的串户路已经被滑坡掩埋。这位村民表示,一到雨季,就经常会接到包保干部的电话,随时提醒他们注意房前屋后,一旦雨太大,就要求他们投亲靠友,避让地质灾害。

路边可见的塌方
6月17日以来这一轮强降雨,织金熊家场镇的降雨量都非常大。21日晚,夜幕中惊雷划破天际,这场发生在深夜的大暴雨来势汹汹,仅熊家场镇的降雨就达到了299.1毫米。超出常规的降雨量,给当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很多山体像在水里泡着一样,很容易发生滑坡。”熊家场镇负责人介绍,熊家场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非常严峻。2022年,这里遭受了一场洪灾的袭击,因此,总结出了在汛期如何防灾的经验。这里的汛期都是采取县领导蹲点联系乡镇,一收到气象预警就要到乡镇蹲点,确保当地防灾工作到位。熊家场镇共有14个地灾(风险斜坡)隐患点,总共涉及村民有333户,涉及人数为1231人。“如何确保这些村民在强降雨期间,在地质灾害来临前撤离,我们采取了干部‘包保叫应’的方式,全镇57名干部,对这些村民进行包保,在紧急情况出现的时候,建立点对点的叫应机制。”该负责人介绍。

村民家的房前屋后
这种“结对包保”确保干部对包保对象了解,比如是否有空巢老人以及残疾人之类,要做到了如指掌。“这些包保干部的分工是一个长期行为,确保他们对群众情况熟悉,如果有调动才作出相应的局部调整。”
此轮强降雨过程中,该镇共转移了115户292人,其中有38户82人转移到镇上集中避险点,其他村民均采取投亲靠友或者有其他安全住房的临时避险的方式。针对担心一些撤离的村民重返危险区,当地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防止意外发生,确保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
织金县自然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主任吴俊介绍,织金县区域内多山地沟谷地形,大部分群众居住于斜坡体上、坡脚等地带,地质灾害隐患多发易发,煤矿采煤工程活动强烈,防治难度较大。目前,全县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286处,其中威胁100人以上的重点防治点75个、威胁50—100人的次重点防治点81个、威胁50人以下的一般防治点130个。
该县对划定“黄色”及以上等级乡镇(街道),由“两办”直接通知到包靠县领导、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提前做好人员调控和监测预警。各乡镇(街道)在接到县级指挥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指令,或在巡排查中发现辖区内出现危险隐患点强降雨、隐患点发生异常、对隐患点灾情不能正确研判情况时,第一时间利用高音喇叭叫应到位,立即组织威胁区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或应急避险场所。

大量的雨水过后,让坡体很不稳定
“针对强降雨区域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区域,县地质灾害指挥部第一时间电话叫应地灾监测员立即到岗到位开展核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风险隐患。”
今年来的极端天气时段,全县对各类隐患点进行全覆盖调度,落实紧急撤离546户1451人次。6月21日以来,织金县共撤离448户1349人。
2024年6月17日至25日强降雨期间,贵州发生险情30起,灾情6起,直接经济损失462.7万元,撤离避险1754户5556人。但正是许许多多像熊家场、织金县这样的基层防治部门采取各式各样的方式防治地质灾害,为生命抢跑,才确保了此轮强降雨期间,无群众伤亡。
一审:刘力华
二审:王都安
三审:段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织金:“点对点叫应”为生命抢跑 确保群众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