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财经

为何是常德?(附图片)

◀常德市编制出台《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明确到2028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制造新高地、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地。

▶常德市创新性构建“孵化型一初创型一成长型一成熟型”生物制造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提供全周期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聚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生物制造特色产业集群。

◀国家级常德经开区基地内建设的中试转化基地。

▲安乡基地加速转化园。

◀湖南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

津市基地园区。

作为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原型所在地,湖南常德被誉为“桃花源里的城市”。常德之名,源自《道德经》: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如今,常德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正搭乘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东风”,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合成生物制造先导区,奋力在新一轮生物制造产业的布局和竞争中奋勇争先。9月25日至26日,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选择在常德举行,百余位知名嘉宾云集,共同探索生物制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路径,常德究竟有哪些优势和魅力呢?

发展生物制造有“源”有“势”

常德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作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萌芽最早的城市之一,常德具有扎实的生物制造产业基础。早在20世纪60年代,常德津市酶制剂产业就已开创湖南生物制造发展的先河,麦穗味精、“梅花”牌糖化酶等产品一度享誉全国。

2023年12月,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常德调研时指出,“下决心把合成生物制造这个产业谋划好、推进好,帮助常德人民在烟草产业以外再找到一个能够端在手上的饭碗”。

近年来,常德锚定生物制造产业,主动谋划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方向,主动研究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痛点,主动推进生物制造产业链条和创新链条布局,加力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如今之常德,生物制造已成为“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达125亿元,同比增长25.9%;2025年1至7月,全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链产值增速达23.5%。

构建支持体系有“里”有“面”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点名生物制造,指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需要从零开始全链条推进孵化转化、工艺熟化、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每个环节都需要各类产业要素支持。

常德着眼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全链条,研究产业特点、梳理产业需求,针对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位,形成了覆盖“科学出策、协同施策、精准落策、长效固策”的组合拳。

科学出策:编制出台《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明确产业空间布局、重点领域和发展目标。

协同施策:成立由常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专班,形成了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区县协同的工作机制。

精准落策:制定《常德市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瞄准产业发展痛点,从支持政策、金融服务、平台支撑、要素供给等方面给予支持。

长效固策:制定出台国内首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地方性法规,将推动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典型做法制度化、法治化。

汇聚创新资源有“引”有“培”

作为国内三线城市,常德市在产业创新资源方面先天禀赋并不突出。对发展生物制造这一未来产业而言,积极对接外部创新资源、扎实厚植本地创新都必不可少。

在向外对接方面,常德将引进战略创新资源和产业创新资源两手抓,一方面,于2024年成立由29名院士专家组成的常德市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委员会,通过向院士专家请教产业战略,请前沿学者研判创新方向,为本地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另一方面,坚持靶向发力,主动打破资源壁垒,深度链接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及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中国科学院天工所、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等重点高校和头部研究机构,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构建产业发展“智囊团”与“创新源”,为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强势蓄能、精准赋能。

在对内培育方面,立足本地创新平台,结合域外引入资源,建成了湖南省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创业中心、合成生物产业研究院、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德研发基地等创新平台。积极推动坐落于常德市的湖南文理学院成立合成生物产业学院,并设立了合成生物相关学科及专业。今年秋天,首批合成生物相关专业方向的40名本科生、11名研究生已顺利入学。

创新的根基在于人才,除了资源引进和平台建设外,面向生物制造产业实际人才需求,常德还通过《常德市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创设了人才支持制度,比如通过一事一议柔性引才、股权期权激励人才、创设专业培养人才、保留编制使用人才等制度,化解企业人才结构性问题,帮助企业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留才,为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硬核人才支撑。

推进集群发展有“点”有“面”

产业集群化发展能有效提升全产业链要素产出水平。生物制造产业涉及多学科交叉、多环节协作,从基础研发、技术创新到产品生产、市场推广,链条长且复杂。锚定生物制造集群化发展,常德一方面注重企业的点状培育,支持生物制造企业突出优势,个性发展;另一方面,注重空间和链条协同,聚力构建生物制造的生态化产业集群。

企业发展方面,通过项目招引,常德2024年以来已签约引进生物制造重大项目47个。目前,常德已汇聚超过35家生物制造产业企业,呈现了“众企云集”的产业态势。在企业的引进培育中,常德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自身特点,逐步形成了覆盖“孵化型—初创型—成长型—成熟型”的生物制造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在创业孵化、产能落地、金融赋能、场景支持等方面给予创新团队和企业全方位支持。

集群优化方面,常德通过发布相关产业规划,明确了生物制造“一中心三基地”布局,即发挥市城区科教、人才、平台相对集中和城市配套相对完善的优势,构建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主阵地的湖南省首个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发挥津市市、常德经开区的产业承载优势和安乡县原料资源优势,布局以津市市、常德经开区、安乡县为载体的生物制造产业基地。通过在域内建设优势各异、相互协同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常德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空间资源优势越发突出。

提升要素保障有“硬”有“软”

产业要素的保障力度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健康程度,常德深谙这一道理。在生物制造产业要素保障中,常德既靠“硬保障”筑牢产业根基,也凭“软服务”优化产业生态。

“硬保障”中,常德持续关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项刚性要素及价格成本。除土地要素、用电要素、水处理要素等工业通用要素外,生物制造企业所需的蒸汽要素、绿电指标、危废处置、专业工人等必不可少的特色要素保障,常德也都替企业想在了前面。目前,常德市蒸汽基准价均价维持在225元/吨,最低193元/吨,全市专业产业工人1.5万人。

“软服务”中,常德关注企业发展中的各种特色化需求,对企业关注的创新研发环节,常德针对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生物肥料等产品的临床或实验需要,承诺协调对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上海交大、江南大学、深圳理工、华南理工、湖南大学等40余家科研院所、市本级10家以上三级甲等医院、45万公顷耕地等应用场景。对产业上市必须的注册申报环节,常德承诺协调对接绿色通道,提供专业化服务,加速产品注册、申报进程。在新产品使用场景引导方面,常德更是承诺优先将企业创新产品纳入本级和县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鼓励在公共服务、工业、农业等领域开展首购首用和示范应用。

强化金融助力有“量”有“效”

金融是支持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不少生物制造企业来自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企业早期发展阶段对金融支持的需求十分迫切。前沿生物制造产业转化资金需求量大,常德面向企业需求,链接多方资源,已设立了体量达50亿元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投资母基金和10亿元科创引导基金,正与国投集团、中科创星、同创伟业、华大集团、茅台集团等机构合作设立多只直投基金,目前参与及合作基金规模总量超过400亿元,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

“量”大是底气,“效”实靠机制。为了基金投得出、投有效,常德在基金存续期、容亏率等方面做了多方面优化设定,使其更符合生物制造创新企业特点。如,常德将科创引导基金存续期设定为15年。投资方向重点支持早期孵化项目和创客团队,容亏率高达70%,并提供最高200万元天使投资,且被投企业两年内,创始团队按原始投资成本回购股权。

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花落常德,体现的不仅仅是常德发展生物制造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更是常德对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所需各类要素支持的深入研究、深刻理解和务实行动。相信在生物制造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定会在常德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让我们共同期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为何是常德?(附图片)

分享到:更多 ()
来源:人民邮电报 编辑:财经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