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工业转型路在何方?首个工业地产项目、首次土地“商转工”、首个智慧科技工业园——
牵手“中首科创谷”华安“三问”书答卷
⊙本报记者蔡柳楠见习记者杨雨寒通讯员黄建和

华安经济开发区九龙工业园区鸟瞰本报记者沈昊鹏摄
烈日下的华安,运输车往来、挖掘机轰鸣,位于经济开发区内的中首科创谷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
首个工业地产项目、首次土地“商转工”、首个智慧科技工业园……敢为人先的华安,历经10个月的摸索和孕育,迈出了产业发展非常关键的一步。
“华安要发展,潜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华安县域经济要突破,工业必须突围。”字字铿锵,华安县委书记叶毓凝视“工业战场”上的新目标:新型智慧工业园区是华安经济实现跨越赶超的关键所在,从装备制造产业到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华安首战必胜、首旗必夺。
土地“商转工”
——减收2.8亿元,是赢是亏?
工业立身,用地是关键,华安却“先天不足”。
这一地处漳州北部的山区小县,是漳州唯一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里9个乡镇中有7个乡镇属于限制开发区域。
2005年,因地理区位邻近漳州市区和厦门北部经济带,位列可开发乡镇之一的丰山镇被开辟为华安经济开发区,承载起全县各乡(镇)工业发展的希望。
2021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提出“集全县之力打造华安经济开发区”,将华安近九成工业体量、70%重点项目放在开发区这一经济建设主战场。
紧握“全村托付的最硬鳞片”,华安经济开发区全力冲刺,在原有产业基础上打造出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家具家居两大百亿级“产业铠甲”,2022年开发区工业产值258.22亿元、税收4.45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税收、固定资产投产分别较上年提升4.37、6.52、19.85个百分点。
因为有限,所以华安干部更为深刻地感受到每一寸土地的价值。
因为珍惜,所以从工业拓荒到综合布局,怎样利用好宝贵的工业用地,愈发考验华安干部的智慧。
如何在工业上取得突破?
华安以“园”破题,瞄准“零高科技型产业”发展空白,规划发展智慧工业园区项目,借力科技赋能孵化中小型专精特新企业,实现科技、人才、产业同频共振,为区域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提速“加码”。
然而,项目筹划期间,用地难题再次摆在了面前:一边,有限空间里开发区可供出让的工业熟地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新项目落地的需要;另一边,园区原已规划的约563亩商住用地,受房地产市场大环境影响未进行出让开发。
变则通,通则制胜。
太阳能电池已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一张新名片,在漳州外贸出口“新三样”中,太阳能电池出口增速领先。
这几天,位于漳浦县的大明光福光伏组件制造车间一派繁忙景象,企业正在加紧赶制将在下月初出口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大明光福以太阳能光伏新能源研制为主,“太阳能光伏组件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漳州大明光福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吴汇文说,乘着“新三样”出口的东风,仅在8月,大明光福出口的太阳能组件货值就达1200万元。
加速出海
靠前服务助力“新三样”出口
锂电池的出口同样火热。电芯分选、电芯上支架、电池点焊……在位于长泰的福建华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枚枚锂电池源源不断下线进入包装程序。此后,这些锂电池将发往南美洲。
“今年海外客户对锂电池的需求量很大,我们公司有4条自动化生产线,一天能出产3000到4000套组,我们正紧锣密鼓制作一批国际订单。”福建华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孟印山介绍,公司年产能500MWh,出口货值0.8到1亿元,相较去年,该公司锂电池出口订单稳中有升。
该公司环安部主管陈忠权认为,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以及产品要求的变化,近两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而锂电池出口火热的原因在于全球用能总量攀升、储能成本及售价大幅降低。从应用领域看,动力型和储能型锂离子电池需求快速增长。
为推动漳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来,漳州海关积极落实海关优化营商环境16条举措,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建立“有事请@我”线上辅导平台,畅通24小时快速应答通道;深入企业开展出口全流程调研,做好“点对点”政策宣贯和技术指导,引导企业做好质量管控;搭建个性化通关服务平台,充分释放“内销集中征税”等政策红利,新增一线监管点并运用“预约查验+周期送检”等提高属地查检效率,帮助企业不断开拓海外新市场,增强外贸出口信心,助力“新三样”出口步入外贸“快车道”。
“新三样”出口动能强劲,反映了外贸结构的新变化。漳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漳州“新三样”出口成绩亮眼、出海之路越走越宽,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各项服务的持续发力,也得益于出口企业多年来的坚守和创新,同时还反映出我市外贸产业附加值和产业链融合度的提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牵手“中首科创谷” 华安“三问”书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