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娱乐

历时七载票房仅获八千万,揭示姜文实际境况,刘宇宁的话果然应验

从姜文拍的那部《邪不压正》到现在,差不多已经过去七年了。

影迷们都觉得七年磨一剑,肯定是准备了个大招给观众,可没想到最终呈现的结果却让人有点失望。

从猫眼到豆瓣,不管是偏向商业还是追求艺术,《你行!你上!》都算不上真正的成功之作。

上映八天,票房也才八千万元,算不上啥亮眼的成绩。之前各路预测说会是爆款,可结果却陷入尴尬,姜文带头的一众电影人真实的困难也露出了本来面貌。

1、屡遭滑铁卢的大导大导演一直是品质的保障,面对院线里各种新片,观众们通常会倾向于选那些大导演的作品,觉得靠谱又不用担心差。

不过,最近这几年,一些曾经备受追捧的大导演,竟然接连遇到挫折,走下坡路了。

要么像张艺谋的《满江红》一样口碑一落千丈,要么像冯小刚的几部电影票房不佳,甚至还有陈可辛和姜文那样双线都崩盘的惨境。

《酱园弄》和《你行!你上!》差不多成了压垮大导演名声的那根稻草,让观众们对所谓的名导的信任度再攀新高。

难不成这些导演真是江郎才尽,水平直线下降了呢?

答案当然是不是这样啦!

陈可辛在《酱园弄》中,可真是把自己的审美发挥到极致了,再加上那么多明星帮忙撑场面,真的挺吸引眼球的。

《你行!你上!》一还没正式上映,就已经积攒了不少粉丝的“自来水”。姜文那个“鬼才导演”的称号也帮这部电影的热度提前拉高了,话题度妥妥的。

套路还是那个套路,拍摄阵容也更壮了,导演名声也更响亮,可偏偏这电影就是更没味儿了。

23号那天,内地男歌手刘宇宁一句不经意的话,竟然揭露了这个问题的核心所在。

2、刘宇宁的话应验了刘宇宁觉得,现在不少剧组拍戏的思路都跑偏了,根本不是在考虑怎么把作品弄得更精彩,而是在琢磨怎么让数据看起来更漂亮一些。

他觉得,现在不少剧组搞的都是刷数据,把表面数据弄得挺漂亮,可剧情本身讨论度不高,也就造成看的人少,最后反倒让观众们挺失望。

在当下的剧作宣传中,这种情况还能不明显吗?

几年前呢,剧作的推广基本上都围绕着剧情和导演、演员的知名度来做。

观众们只看预告片就大概能猜到剧情走向,再加上有没有喜欢的明星,决定要不要去看这部电影,也就这么个情况。

不过呢,现在的宣传方式变成了各种拍摄现场的短视频,这些短片也没啥实在的内容,就只见导演和演员不断地“震惊”来“震惊”去。

就是这样的拍摄纪录,看起来挺无聊,还挺假,但偏偏很合短视频的胃口,把电影的各种信息在短视频平台上带得火火的。

现在呀,人们在短视频上的玩时间比起传统媒体可是长许多呢。

用这种方式刷数据,挺有效地帮作品做宣传,起到了挺好的推广作用。

要是真的只是靠这种宣传形式的“数据化”,大伙儿其实还能接受些。

其实,现在的剧本啊,都把“数据化”看得特别重要,成了首要任务。

凡是那些有点名气的作品,基本上都得在数据表现上拿出不错的成绩来,才算扎实。

要么是观看的人数,要么是在线的,有的就是评论数,反正总得有个比别人高点的指标。

就连今年春节档,徐克的《侠之大者》也给自己贴了一堆修饰词,硬是让这部票房和口碑都普通的影片,硬生生挤进了“第一名”的榜单。

3、自愿放弃的自由靠这些数据堆出来的表面成绩,早就不算是真正衡量电影好坏的标准了,反倒变成了吸引眼球的广告噱头。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如今的观众们都放弃了自己对剧情的评价和欣赏的自主权,成了平台数据的无声喉舌。

现在不少人在评价一部作品的时候,都是不敢直接说想法,反而先到豆瓣啥的平台上看看大伙儿怎么说,然后才敢表达自己。

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确实挺不错,不过有些人拿到数据后就不思考了,单纯站在了“多数人”的角度上,没再深入弄清楚事情的本质。

表面上好像是在吸纳正确的建议,可实际上却在一点点削弱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甚至连独立思考的想法也被一并扔进了垃圾桶里了。

前段时间,张艺谋、贾樟柯他们都曾对“三分钟说电影”这种短视频发表过不太满意的看法。

有人觉得,这种短视频彻底破坏了电影的艺术品味,把观众和导演之间的交流变成了视频博主简单粗暴的总结和提炼。

的确,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和电视剧现在更多地被看作是娱乐的手段,但别忘了,早在上世纪这些形式刚兴起时,人们可是把它们称作“第七、第八艺术”呢。

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的表现方式挺丰富的,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得是在真正看过原片、认真琢磨过之后,才有资格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能光看过一些数据和几条评论,跟着风向盲目表达自己的立场,得是真正看过、用心体会之后,才能说出点儿有分量的话。

这种做法不仅严重损害了艺术的纯净,也暴露出他们缺乏深思熟虑的能力,以及自己立场不坚定的毛病。

本来是为了人们服务的数据,反倒变成了束缚观众的枷锁,限制了大众自主思考和理解的权利。

结语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数据变得越来越公开透明,让咱们有机会更全面地了解一部影视作品的方方面面。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为了方便观众而建立的平台,慢慢地变成了限制他们的枷锁。

慢慢地,观众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权就被各种评分软件给夺走了。与此同时,许多制片方和剧组的心思,也从怎么拍好一部作品,变成了怎么让自己在数据上更亮丽一些。

不管是自愿还是被动,电影圈里的人都在想方设法给作品增加话题点,让数据看起来更吸引人。

可是很多时候,他们忽略了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和欣赏价值,结果自然就频频遇到挫折,难以满足那些被噱头吸引进来的观众。

这样一来,实际上是把电影和电视剧的艺术价值全都放在一边,转而追求那所谓的盈利和市场效果。

近些年,我们会注意到,能得到大众广泛认可的经典作品越来越少,原因也正是如此。当艺术水准被稀释掉,电影和电视剧就变得格外庸俗,没有深度。

咱们并不是说电影和电视剧一定要拍得让普通人看不懂,这明显把艺术的范围给缩小了。毕竟,大众艺术也算是艺术的一部分呀。

要是制片方、剧组甚至观众都只看到“大众”,完全忽略了“艺术”这两个字的存在,那艺术的殿堂就变成了一个“迎合群众”的喧嚣场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历时七载票房仅获八千万,揭示姜文实际境况,刘宇宁的话果然应验

分享到:更多 ()
来源:简荃 编辑:娱乐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